close

「平衡」到底是什麼意思?

 

「保持平衡」絕對不是保持不動!

 

人們想要平衡自己起伏的情緒、平衡自己左右為難的想法、平衡自己理性與感性的矛盾,其實都跟搖擺的物理現象想要安定差不多~

 

你處在一個位置,覺察並調整你的位置,來到一個感覺更好的位置,再繼續調整…如此循環…

 

 

那麼,不是體操選手的我們,該要怎樣在自己的人生中學習平衡?

 

以下的文章以安全感為例,表達了非常好的概念!(節錄自鄧惠文著作的《別來無恙》—吃襪子的怪獸~關於安全感。)

 

 

...安全或危險的總量,是熟悉與陌生、鬆懈與警覺,各種變數重重相對、加減乘除的結果。人與環境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如此。

 

在關係中最安全的狀態,是對環境擁有全面的瞭解,但並不因瞭解而過度鬆懈。全面的瞭解意味著:瞭解某個環境善意的部分,也瞭解它惡意的部分; 瞭解這個關係有我們可以掌控的部分,但也有我們掌控不了的部分。

 

而最危險的情況,是人對某個環境或關係逐漸熟悉,不再完全陌生,但卻還未全面瞭解的階段,那是一個安全程度的黑洞地段。

 

為什麼開始熟悉一個原本陌生的環境時,人們最容易疏忽危機或過度信任?

 

那是一種想要對環境產生安全感的渴望,想要信賴的渴望。對人、對 事 、對物皆然。

 

 

如同熟悉的家鄉讓人信任,陌生的異國使人警戒。沒有信任,就不會產生家的感覺; 永遠守著警戒,就永遠陌生。

 

如果我們不開始信賴一個人,不對他敞開心扉,就永遠不會有家人般親近的感覺。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斷遭遇該不該信任的困惑。警戒是累人的,防衛是孤獨的,像是漫長的戰役。

 

警戒和防衛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渴望投向一個可以信賴、可以歇息的地方。如此的渴望足以瓦解判讀安危的覺知。

 

安全與危險、信賴與受害者的問題,可以發生於生活中任何層面。例如愛情--對於那些因為不對等的感情關係而困擾不堪的人。

 

善用對於熟悉與親密的渴望,創造愛與信賴的關係,但又不盲目地被它牽引,是一個微妙的平衡!

 

這個剛剛好的平衡點,比極端信任或極端警戒都還要困難。因為我們必須同時處理許多矛盾的概念--善意與惡意、付出與獲得、安全與危險、利己與利他。

 

 

唯有不斷地在矛盾概念中尋求平衡,才能發展人間真實的關係。

 

無法承受矛盾的人,常會在信任或警戒的兩極中選擇一個,看起來似乎立場清楚而容易執行,但那並不是人性的全貌,結果還是會在兩極之間持續擺盪不安。

 

一個純粹只有信任或只有警戒的關係,或許或多或少都仍是個幻想。真實中必定包含對立…

 

arrow
arrow

    joyin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