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_meitu_0    

人總有失去勇氣,感到失望,甚至絕望的時候…巴哈花精可以協助我們度過這些情緒的黑暗時刻。

 

但是人們常常困擾於如何分辨?該為自己選擇哪一個花精?以下是容易混淆的五種巴哈花精,先簡潔的介紹一下每一種:

 

joyin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或許你覺得大家攏嘛會疲憊,疲憊時就靠睡覺補眠,如果一時不行,就靠意志力撐著,直到週末(或考完,或忙完)再睡到午後闇起。或者認為靠吃營養食物,喝提神飲料就可以給身體元氣活力,免於疲憊。

 

其實生理上,睡眠需求是排在飲食需求之前的,觀察小嬰兒的作息就知道了,總是睡飽了才驚覺自己餓,然後哇哇大哭要喝奶了。若是太睏,喝奶一半就會睡著,不論是否吃飽。所以靠吃東西來補充睡眠的部分不是生理需要的方式。

 

joyin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b5f053de86ade9b6303d929f834e52c50331628111c5-F3LfGz_fw658_副本  

朗月之下,

我手持破魔之劍,

站在炙熱的風沙之中,

只待這一次的極致揮舞,

joyin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人版《灰姑娘》鑲有施華洛世奇的水晶玻璃鞋    

一雙好腳配一雙好鞋,看起來天經地義,相得益彰。

但是腳在鞋中的感覺只有自己知道。

光腳而行。

腳做回自己,也得到自由。

joyin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下午10.08.58    Ho011  2011780056505b  showLargeImage-1  

最近我看了歐文亞隆幾本的心理治療案例的書,如《愛情劊子手》、《一日浮生》、以及《生命的禮物》。已經八十多歲的歐文亞隆是存在心理治療的大師,閱讀他的書如同汲取其畢生在心理治療領域之經驗焠鍊出來的寶貴精華。不但是心理學領域後進必讀,也能讓不具心理學背景的治療師得到指引,更對一般讀者而言給予我們在自我觀照方面許多非常棒的提醒。

 

在此我只分享幾點無論對治療師或個人都會獲益的亞隆觀點:

 

joyin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eep-calm-and-take-bach-flower-remedies  

你好奇大家都常喝些什麼花精嗎?

 

巴哈花精問世以來已經在風行全球八十多年。雖說挑選花精因個人情緒而異,各地方也有各自不同的風俗民情,但人們也都受到集體意識影響,有些花精就是比其它花精來得更被人需要。

 

joyin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25532_1622799107971482_98487100793225714_n  

以花精術語來說,「百日告別」就是一部非常有伯利恆之星(Star of Bethlehem)療癒感的電影。男女主角各自因為意外突然失去另一半,經由做七習俗,經由百日光陰,經由跟過去告別,才慢慢走出傷痛。

巴哈中心主任Stefan在Bloom一書中,剛好有一段論述極其貼切的與電影故事相映合:

生命中有一種震驚我們都會遇到,就是失去所愛的人。喪親時悲傷才是有益的、療癒的反應,允許死亡與葬禮之間有段緩衝時間,這是社會所顯現的智慧。

服喪期間讓我們從正常生活中暫時退避,我們不再想著每天所關心的-運動、工作、電視,反而有空間去慢慢習慣接受我們所失去的,明瞭它對我們的意義。這段時 間結束後,我們埋葬或火化我們失去的人所遺下的-象徵這段反思時間的結束,我們可以開始繼續走下去,也從我們的經驗中改變、調適了。

joyin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6bc07a2gaca61f1cc03a&690  

英翻中是兩部機器的同時運作:一部機器以「英文眼」閱讀,然後以「英文腦」解讀;一部機器以「中文腦」轉換已經解讀的英文,再以「中文手」寫出適當的中文翻譯。如果只是以「英文眼」閱讀,以「中文腦」解讀再寫,總是非常卡,非常不順,甚至出現天語~有表達但沒有懂。

 

翻譯的三大原則~信雅,說來容易做來難。首先當然要正確。譯者要尊重作者原意,不能會錯意,不能篡改,不能誤解,不能忽略。其次要表達清楚。不能詞不達意,也不能只是直譯卻拗口,必須以相對應的中文語法來表達。然後是文字修飾。英文有英文的美,中文有中文的美,俚語,典故,隱喻,詩句以及作者自己的風格都需顧慮。譯者也有義務維護讀者閱讀時的流暢感,容易理解和賞心悅目,否則,讀者棄書而去,還怪罪作者,將成為譯者心頭難以承擔之錯。

 

joyin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1862

 

親子關係有時是一種互相依附的關係,其能量結構像蹺蹺板又像雙人舞。當父母覺得搞不定孩子的情緒,想以花精來為孩子調整時,一定要想到自身是處於什麼樣的情緒呢?我們的目光不只停留在所關心人的身上,同時也要回到自己的內在。

 

巴哈醫生推崇鼓勵的親子關係與詩人紀伯倫的觀念如出一。因此在巴哈中心的小桌上擺置著下面這首詩。為人父母要接受自己如同一把稱職的弓,竭盡己力,用愛滋養孩子。但孩子有自己的個體性,不是父母的所屬物。當他們長大成人,尊重他們想要急飛遠射,追尋屬於自己的方向時,父母要信任宇宙至高的神性必會帶領孩子。不要過度擔心,更不要為了私自的目的,以愛之名掌控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by紀伯倫)

joyin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699043_10153091985727057_2339771497668317971_o  

聖經上說「愛你的鄰人如愛自己」,

某些人也許需要將這句話倒轉來說「愛自己如愛你的鄰人」,

因為他們可能為人付出太多,忘了自己.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兩者都不盡然是最好的方法,

joyin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